2022年7月11日 星期一

短線交易買賣股票可以賺到錢嗎?

 

今天來跟大家聊聊短線交易賺價差可以賺到錢嗎?為什麼今天要來跟大家分享這個主題?主要原因是最近有粉絲說他看好一檔股票,本來想短線交易賺點價差就出場,結果一買股價就開始跌,所以就把這檔股票當作定存股,不執行停損了。我相信這是一般散戶在交易時常常會面臨到這樣的抉擇,本想賺點小錢結果反而套牢,之後股價下跌沒有執行停損,直到股價下跌到很低的價位最後受不了就全部把股票砍了,結果股票砍完之後股價卻開始出現上漲,這種狀況我相信許多人都有遇到過,甚至有些人是常常遇到這種事情,我來舉一個例子跟大家說明:

    一檔股票從50元漲到100元的過程中,很少是連續五根漲停直接到達,大部分的漲法應該是來來回回,上上下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進三退二的走法,通常我們看到這樣的走勢,我們會幻想如果我可以買低賣高,不斷重複這樣的操作就很容易賺錢,例如這檔股票從50漲到60元把它賣出,跌到57元再加碼,然後漲到70元再賣出,拉回到66元再買進,就這樣一直來回操作,買低賣高來會操作,最後賣到高價100元。我相信這是一般散戶最想做到的操作模式,但是通常結果都不是這樣子的。我在許多機會下會跟學生討論這些操作邏輯,大部分學生給我的操作結果幾乎都是追高殺低,跟買低賣高來回操作完全相反,甚至一檔股票明明就是多頭,漲了一整年,因為漲跌的節奏沒有跟對,結果卻是買在高點,賣在低點,讓人非常的心痛。

    我可以很肯定地說股巿裡賺最多的人通常都是長期投資的人,我幾乎沒有見過短線交易可以賺很多錢的人。我現在所說的長期投資的人跟我們套牢後變成長期投資的狀況是不一樣的,這種人通常有幾種特性,第一是要有眼光勇於股價跌到低檔或利空時進場買好股票;第二是要忍受別人不能忍受的股價漲漲跌跌的波動;最後就是要有自己的定見,不會受到市場資訊的干擾而亂了投資策略。但是這種人已經達到神人的境界,散戶確實很難達到這樣的層次。說真的我自己也做不到這種神人的境界,但是我認為散戶做一個正常的投資人應該還是可以的。

    散戶要怎樣做到一個正常的投資人呢?我認為是股價跌到一個自己認為合理價位就可以進場買股票,當然有可能買了之後股價還是會繼續跌,我舉一個例子,最近我認為6138茂達這家公司股價從高點跌下來已經超過50%以上,以目前本益比來看已經是我認為有利可圖的買進價位,不過因為第一二季客戶調整庫存的關係,所以股價出現大跌。如果沒有這些利空,股價還會這樣跌嗎?所以我認為現在股價的下跌就是在反映這些利空因素啊。當然

很多人會說現在買進之後股價很有可能還會繼續跌,這個說法沒有錯,問題是我們也無法得知股價到底會跌到哪裡不是嗎?我認為只要公司經營方向正確,獲利不錯,股價跌到合理價位就是買進這檔股票之機會,就算是買貴了沒關係,只是買貴了不會買錯,未來股價要上漲我認為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當然是趁股價下跌的時候買股票才是合理的啊。


   如果要買進這家公司股票,當然就要有波段持有之心理準備,而不是只想著要短線殺進殺出賺價差,這樣是很難賺到錢的。例外我們要買進股票時,可以去觀察大戶籌碼的狀況,6138茂達股價比較高,我們來看1000張大戶持股狀況。1000張大戶持股比率6/1715.80%,到7/8這周的1000張大戶持股比率為19.09%。這一個多月來1000張大戶持股比是持續增加的。我認為可以買進6138茂達這家公司股票的理由是一來我認為目前股價合理,二來我認為公司的基本面並沒有出現不利的狀況,最後一個原因大戶籌碼面還是有利未來多頭。我的建議就是買賣股票最好還是選擇波段操作。只要是好股票,價位合理,基本面沒有變差,籌碼面也沒有變壞,就可以安心買進並繼續抱著這檔股票,不要太在乎短線股價的漲跌,因為股價漲漲跌跌本屬正常,如果耐得住短線股價漲跌的波動,要賺波段上漲的股價機會應該還是蠻大的。


   有些人會說第四台頭顧老師很厲害,常常短線進出低買高賣帶會員賺很多錢。我分享我自己跟一些學生的經驗,我也曾經參加過幾個投顧老師的會員,投顧老師真的有這麼神嗎?我加入會員後經過一些時間之後我發現投顧老師根本沒有這麼神,甚至常常帶著會員追高殺低,或許我參加的只是基本會員,不是高級會員,所以績效會比較差,不過從真實經驗驗證之後我確信第四台的投顧老師沒有比我們厲害,而且這幾個投顧老師現在大都還活躍在第四台跟專業財經台。我要說的重點就是就算是投顧老師很厲害,可是短線交易頻繁買進賣出要賺錢還是很困難的,這個我已經實證體驗過。好的最後我來做一個綜合結論:短線交易要賺錢可遇不可求,買低賣高人人想要。但是通常我們希望的買低賣高最後都是變成追高殺低。建議就是要耐住性子,等到好股票跌到合理的價位時就是可以進場買進。然後只要這檔股票基本面跟籌碼面沒有太大變化就波段繼續抱著,不要太在乎股價短線上的漲跌

    如果你對選股買賣覺得很困難,我建議妳可以買台股基金,將資金交由專業的基金經理人來操作,可以省掉很多煩惱操心的時間,台股基金中包括安聯投信、統一投信跟野村投信的台股基金操作績效一直都不錯,在現階段股市下跌選股困難之際我認為也是一個不錯的投資標的。好的,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這,下次聊。


本文內容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本文及作者無涉。

2022年6月28日 星期二

好股票跌到有利可圖之價位就是可以買進

 

    最近台北股市跌得兇,我持續在錄製的podcast節目中跟大家分享我認為只要股價跌到合理及有利可圖的價位就可以進場買進,但是多人私下問我說甚麼樣的價位是有利可圖的價位?說真的這樣的問題確實非常難回答,因為每個人的想法並不相同,為了要讓大家比較懂這個概念,我今天就用一個實例來跟大家分享一檔股票,他是4927泰鼎-KY,我認為他目前就是屬於有利可圖的價位。

    先來談談4927泰鼎-KY這家公司基本面,泰鼎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4927) 2009 10 28 日設立於英屬開曼群島,總部位於泰國,為泰國台商最大印刷電路板公司,主要從事雙面與多層印刷電路板之製造與銷售,20213Q終端應用比重:數位家庭產品佔53%PC相關佔16%、通訊佔16%、車用佔15%。由於PCB並沒有統一規格,大致可依柔軟度及層數來區分。用柔軟度來區分可分為硬板及軟板,用層數來區分可分單層板、雙層板、多層板等。目前在東南亞設有生產基地者,以泰鼎-KY為代表,泰鼎100%生產基地在泰國,目前已有三個廠區並買下四廠的土地供未來擴充。

    以下為公司在今年股東會跟股東分享的內容,我整理了一下予大家分享:PCB 廠在泰國的第三廠新產能陸續開出,公司看好 2022 年汽車、網通等應用端需求成長,有助使營收、獲利較去年成長,泰鼎 - KY 進行中的泰國三廠擴建案持續進行中,全部完工預計每月產能將增加 400 萬平方呎,總產能每月將突破 1000 萬呎,目前三廠擴建案持續進行,後續還有擴產計畫。泰鼎 - KY 2022 年第一季稅後純益 4.14 億元,季減 24.9%,年增 1.68 倍,每股純益 2.18 ,公司看好今年在汽車、網通等終端應用需求的成長,預估全年營收及獲利優於 2021 年的表現(泰鼎去年每股純益達7.25元創新高)

    從公司股東會訊息得知今年獲利應該比去年還好。去年2021年賺7.25元,今年假設EPS8.5元,以6/28收盤價72.6計算本益比為8.54倍。我今天用本益成長比的方法來計算泰鼎這家公司的合理目標價。本益成長比=估算成長股是否昂貴或便宜的指標。本益成長比(PEG) = 本益比 ÷ 稅後淨利成長率(盈餘成長率)假設4927泰鼎目前股價=72.6元,預估今年EPS=8.5稅後淨利成長率為17.24%((8.5-7.25)/7.25=17.24%),本益成長比(PEG)=(72.6÷17.24)/8.5=0.495。本益成長比的合理股價為1(無成長的情況),低於1倍則代表股價被低估,低於0.75倍以下(最好能低於0.66),就是買進好時機。當下算出來之本益成長比是0.495,確實是買進好時機。

    再來看看營收狀況,泰鼎五月營收14.16億元,月增3.49%,年增為25.7%,累積1-5月營收為69.29億元,年增率為22.5%。很特別的是這家公司營收從202012月開始的年增率就一直維持成長的,且累積之營收成長率也是伴隨持續成長,相當不容易。從獲利能力的表格看各項數據表現還算平穩,並沒有出現嚴重下滑的情況。我們假設最壞狀況是下半年因為全球景氣嚴重衰退導致獲利變差,甚至公司EPS連去年的7.24元都沒有辦法達到,不過從這家公司過往的配股配息資料看,這家公司除了2017年沒有配股配息之外,其他年度都有配發股利,綜合以上這些資料,營收持續成長,公司認為未來成長仍可持續,2022年第一季獲利亦維持穩定之狀況,再加上從本益比成長比估算現在股價屬於便宜價,所以我個人認為4927泰鼎-KY這家公司目前的股價就是屬於有利可圖的價位。當然股票買進後有可能股價繼續跌,因為我們沒有辦法知道股價低點會出現在甚麼位置,甚麼時候,所以買進之後就是等待囉。

    一般短線操作的投資人可能不適合用上面提及的方法來買進股票,再來就是我的想法也不見的正確,如果你的想法跟我的想法不一樣,原則上以你的想法為主,我的想法可以被忽略,下次聊。

 

本文內容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本文及作者無涉。

2022年6月13日 星期一

為什麼我在停損,別人卻是在買進股票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一個非常令人不快樂的主題:為什麼我在停損,別人卻是在買進股票』。因為最近有幾個朋友在一個多禮拜之前陸續把股票賣了,賣掉股票之後看到最近股價的表現還不錯,心裡就很嘔,還是那句老話,為什麼不賣股票他就是一直跌,好不容易下定決心把股票全部都砍光了結果股價就開始漲了,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子的困擾,先來跟大家分享一句話,這句話確實非常重要,內容是這樣:

    你買的股票都是別人賣給你的,你賣的股票都被別人買去了。想像你的對手是誰,如果是大戶,你炒股大概就常虧錢,如果是散戶,你大概是贏多過於輸這句話的重點就是我們的對手是主力大戶,那通常都是在甚麼時間點做了甚麼事情?

    首先我們來看看主力大戶怎麼賣股票,前面講到你買的股票都是別人賣給你的。我認為股票漲高了主力就是要出貨,但是大家想想主力買了這麼多股票要怎麼出貨,難道是每天賣一點點嗎?當然不是,主力會利用媒體好消息的發布時趁機會大賣股票,可是我們散戶常常是看到報紙有利多消息出來就會勇敢追價,正好給出力出貨的大好機會,所以股價漲多了,媒體出現利多消息,甚至有許多分析師大力在第四台叫大家勇敢買股票,投資周刊也是鼓吹大家買進這檔股票,這些通常都是主力出貨的跡象,通常當天都會出現爆大量的現象。建議大家不要一再犯了同樣的錯誤,也不要在股價漲高了去追價,這種事情留給更厲害的人去做,我們應該是趁股價跌到沒有人的時候進場去買勝率才會高啊。


    再來我們來看看主力怎麼買股票,前面講到你賣的股票都被別人買去了,通常被當作主力,一定是買比較多的股票,可是主力不太可能一天就買夠了,因為每天成交量應該無法滿足主力買進的張數,原則上主力要買很多股票,一定要想辦法讓散戶大量的將自己手中股票丟出來,最好的方法當然就是有利空消息出現,再搭配媒體或分析師慫恿大家趕快賣股票,不賣股票就會損傷慘重,在這樣的悲觀氛圍下幾乎大部分的持股投資人幾乎都會在當天出現利空股價出現重挫時失去理智狠下心把股票全部都賣了,所以當天股票有利空消息出現,股價出現大跌,伴隨著是成交量大增,而且增加的幅度是非常驚人的。大家試著想想,當天有利空消息出現,又有媒體加分析師的恐嚇你趕快賣出股票,這樣的氛圍散戶應該是大賣股票的,但是,但是股票被誰買走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散戶恐慌賣股票,股票當然是被有心人士接走啦,這個有心人士我就假設他是主力大戶。我希望這些話一定要認真的去回想,是否每次都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忍痛把股票給賣了?如果我說的這些,你真的很認同,甚至是你之前常常就在做這種追高殺低的事情。我希望你了解這些主力買賣股票的狀況之後就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了。

   德國股神科斯托蘭妮曾經說過:下坡的時候肩膀沒有小麥的人,上坡的時候也不會有。他的意思是說股票在跌的時候買進股票套牢是很正常的。因為沒有人知道低點在哪裡?股價跌的時候不敢買,股價反轉往上時更不敢追啊。


    我自己認為買進價位才是重要,祇要股票符合可以買進的價值,就可以大膽逢低加碼,因為底部與低點通常祇有一剎那間,甚至很多股票都是破底之後大家停損出場之後,股價才出現上漲,這種狀況屢見不鮮。就是我們常常聽到的「短期套牢術」才能買到低檔區。若照分析師、名嘴的方法,要避開買進還在下跌的股票,要去追買強勢股,這樣買賣股票不就是中了追高殺低的這種圈套了嗎?我隨便都可以舉出很多類似的例子,例如20187月之2327國巨,股價漲到1300元時媒體跟投資機構紛紛喊價到目標價1600,結果之後就一路狂跌,20213月鴻海當時宣布成立電動車MIH大聯盟,股價衝高至134.5元之後就一路往下,目前股價都還是在低檔整理。還有去年航運股大家應該都還記憶猶新,當20217月股價來到高點時市場是一片看好,各大研究機構幾乎都是調高包括長榮、陽明跟萬海的目標價,結果股價就從那時候開始一路往下不回頭。以上這些例子就是非常清楚的告訴我們,股票漲多了,搭配利多消息出籠就是主力出貨的大好時機,大家要謹記就是了。好的,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資訊是非常實用的,但是我也必須要先在此說明,如果你的投資理念跟我講的不一樣,你無法認同我的講法也沒也關係,原則上還是以你的想法為主,我的講法你都可以忽略。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這,下次聊。

 

本文內容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本文及作者無涉。

2022年5月31日 星期二

股價大跌,定期定額繼續扣款才是獲利保證

 

      五月初時台股還是一直跌,不管你是買股票或是買基金應該都是賠錢機率比較大。所以有粉絲私下就問我說台股基金的定期定額他想停止扣款,問問我的想法。在此直接先說明,定期定額絕對不適合追高殺低,反而要越跌買越多才是,我們先來看看定期定額投資的方法說明。

  「定期定額」投資法,又被稱作懶人投資法、平均成本法,他是最不需要投資專業知識跟資金門檻的投資方式,所以我認為每個人應該都適合做股票或是基金的定期定額投資方式,第一,定期定額門檻不高,無論買基金還是買股票,各大投資平台,最低投資門檻,大約是每個月三千元新臺幣。第二,定期定額,因為有是平均成本的概念,投資人買進的是一段時間的平均成本,可以降低擇時風險,避免一進場就套牢在高點的窘境!大家想想看,有沒有這麼好康的投資策略,可以用少少的錢,固定時間固定金額投資之後還可以降低平均成本,增加獲利機會,所以我認為這是新手投資人入門必備的投資策略,大家一定是要好好利用。

    問題就是先前股市一直跌,只要你每天看你買的基金淨值,就是幾乎每天跌,相信有看淨值的人應該心情不會太好。不過我建議應該要轉換另外一種心情,當股市下跌,使基金淨值跟著下跌,正好提供給大家低檔買進更多單位數的機會,基金的淨值是他買的股票乘以股數在扣除一些費用之後的市值來除以發行單位得到的數字我們稱之為淨值,因為基金經理人買進的股票跌,淨值當然跟著跌,甚至跌的比大盤還要兇,這種在大盤下跌時基金淨值跌得更兇很大一部分的基金都是面臨這種狀況。

    我來舉一個例子跟大家分享:假設我們一個月扣款三次,每次扣款三千元,假設這檔基金的淨值第一次扣款時是15元,則第一次扣得到的單位數是3000/15=200個單位數,這個月第二次款時淨值跌到14元,那扣款的單位數變成3000/14=214單位數,第三次扣款時基金的淨值跌到13元,則扣款單位數變成3000/13=230單位數。單位數從200214再到230。我們扣款基金不變,但是扣款單位數變多了,那不是應該要更高興才是嗎?因為我們沒有付出任何努力就可以平白無故地買到更多單位數,應該是要很高興才是,甚至應該要敲鑼打鼓慶祝一番才是啊。所以在我們定期定額的過程中,如果股市持續往下,應該要更具有信心地繼續扣款下去,然後每天愉快的面對因為股市下跌讓我買到更便宜的淨值,如果我們用這樣的心態來面對,那麼投資除了能獲利之外,還可以讓心情保持愉快,這個叫做一舉數得才是啊。

    所以,當股市下跌時當然不是停止定期定額扣款的時候,我很明確地跟大家說,股市下跌時甚至是要加碼扣款次數或增加扣款金額才對。如果把這段話聽進去的人,又有毅力繼續執行扣款不中斷,有這樣執行力的人相信未來一定是獲利滿滿的。

   今年1-5月股市幾乎都是下跌的,這期間發生了通貨膨脹、美國升息、俄烏戰爭,疫情嚴重還有中國封控等利空衝擊。我相信大家幾乎對股市已經沒有信心了,但是有一句股市名言是這樣說的:行情總在絕望中誕生,應對到現在似乎是這種情況,我還是認為端午節過後股市應該有機會走出一波像樣的上漲行情,只要大家絕望了,行情就會在半信半疑中成長,我會緊盯盤勢的變化,下次聊。

 



  本文內容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本文及作者無涉。

2022年5月17日 星期二

動盪年代靠策略投資基金也是賺錢好方法

 

一場疫情搞亂了大家的生活節奏,真的希望這場亂象能夠趕快平息下來。現在怪誰都沒有用,重點就是自己要想辦法保護好自己。電視少看,身體多鍛鍊,多愛惜自己,與大家共勉之。日子雖然過得亂七八糟,但是還是得繼續過下去,今天來跟大家聊聊投資基金的策略。很多人會在網路媒體介紹如何買股票,策略一大堆,但是卻是少有人會在公開媒體告知大家如何透過一些投資策略買基金,所以我想就花一些時間整理有用的資訊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投資基金會有幫助。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基金的大概分類

1.股票型基金:

以投資買賣股票為主的基金類別,一般來說,資產價格波動度較投資其他類別來的大。也就是說,當市場上漲時,股票型基金漲勢可能較大,反之,當市場下跌時,跌幅亦有可能較深。

2.債券型基金:

以債券為主要投資標的,其中又可區分為投資等級債、高收益債、政府公債等不同標的,其個別報酬和風險亦有所不同。債券型基金一般來說比股票型較低的投資波動風險

3.平衡型基金:

投資標的同時包含股票和債券。平衡型基金就是股債混合型基金,股票、債券都有投資。個別基金會有不同的股/債投資比例。基金經理人通常會根據自己的專業判斷,現階段比較適合投資股票還是債券,隨時調整股/債的比重。也就是說股票行情好時就布局較高比重之股票。股票表現比較不佳時則將資金轉往布局債券,可以幫助投資人分散投資風險並靈活因應多變的市場走勢

    資本市場漲跌難測。高低點也無法事前得知,所以買基金當然也不能矇著眼就一直往前衝,利用好的投資策略確實可以讓投資人輕鬆安心地賺到錢,所以我特別跟大家介紹這個投資方法,叫做『母子基金投資法』。首先,投資時先買進一檔報酬率比較穩健的基金當作母基金,在盡可能不動母基金本金的前提下,定期定額轉投資子基金,也可設定子基金逢低加碼的機制。子基金設定停利點,只要到達停利點,再自動贖回子基金的金額回到母基金。(也有些母子基金策略不設停利、獲利不滾回母基金,而是持續加碼子基金)

   我舉野村投信的投資平台為例。其中一個投資策略名稱為『母子活利循環』。我建議可以將野村的台股平衡型基金野村鴻利平衡型基金(五年報酬率117.47%,非常厲害)做為母基金,再從母基金定期定額扣款到野村優質基金((五年報酬率174.53%,也是非常厲害)這檔更積極的子基金,讓子基金利用波動賺取報酬後,再自動停利養大母基金,這樣就能養成錢滾錢的正循環。

野村鴻利平衡型基金三年報酬率為88.45 %,五年報酬率117.47%。而野村優質基金的報酬率也是非常優異,五年報酬率為174.53%,十年報酬率為442.12%。這二檔基金我認為稱他們是驚為天人之基金也不為過。如果是比較保守型的投資人,可以選擇更為穩健保守之平衡型基金來當作母基金,例如將安聯投信之收益成長基金當作是母基金,然後選擇安聯台灣智慧基金跟安聯台灣大壩基金當作是子基金來做投資,這樣的選擇應該也是一個很不錯的投資策略。

   就我所知,很多銀行基金投資的網站都有這種母子基金的投資,但是銀行似乎推不太動這樣的交易,所以大部分我所知還是以投信的基金交易平台較積極推行這種母子基金的交易策略。上面我說到的野村投信網站就是實際案例,有興趣的人可以進去野村投信網站逛逛。台股基金投資績效不錯的基金公司我認為安聯投信、野村投信、統一投信應該是三強,如果要再找第四名,復華投信的台股基金也算是不錯。沒點到名的不表示他們不好,是我沒有眼光沒有發現他們的好。我還是老話重提,如果你的投資策略想法跟我不一樣,原則上以你的想法為主,我的建議可以忽略。下次聊。


本文內容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本文及作者無涉。

2022年5月10日 星期二

不停電儲能系統是關鍵

 

    最近全球股市出現比較大幅度的下跌,大家紛紛找股市下跌的理由。最近利空包括FED縮表跟升息、俄烏戰爭、中國封城,台灣疫情嚴重等等。我自己是認為中國封城對全球景起供應鏈確實會造成非常大的影響。如果中國再持續封城下去,這個問題恐怕短時間無解,需要花一些時間來慢慢讓供應鏈恢復正常,所以我認為只有中國全面開放不再封城,這個股市才有機會出現止跌,如果從技術面看台北股市確實還有低點,不過我從玄學角度來看,6/6芒種過後,股市或許有機會出現止跌往上的機會,屆時再來跟大家分享我的想法。雖然股市不好,卻是練功的大好機會,所以還是要跟大家分享一些投資實務有用的訊息。今天要來跟大家分享RE100聯盟。

    RE100是由氣候組織 (The Climate Group) 與碳揭露計畫 (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 CDP) 所主導的全球再生能源倡議,其目標是匯集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企業,以電力需求者的角度改變用電市場,共同努力提升使用再生能源的友善環境。RE100在全球已有超過340個企業會員,加總其會員全球再生能源需求,已超過英國的用電量。加入企業必須公開承諾在2020~2050年間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標,並逐年提報用電數據。

RE100會員一般透過三個方式達成再生能源使用目標:

1.進行再生能源投資,例如在廠房屋頂架設太陽能發電設備,自發自用;

2.購買再生能源憑證(Renewable Energy Certificates, RECs),例如在國內

  你可以購買T-REC(再生能源憑證T-REC,有就是綠電身份證)

3.簽訂購售電合約(Power Purchase Agreement, PPA)等手段,例如台積電與

沃旭簽訂二十年離岸風電購電合約等。

    我想綠能發電應該是未來不變的趨勢,不過我看研究報告說明台灣離岸風電跟太陽光電裝置容量政府大力推動,再加台灣有很好的風場跟充足的日照,確實有很大的潛力再未來大量生產綠電。但是假設現在是冬天或過年期間,在用電需求大減下,大多數傳統機組勢必得減少發電運轉甚至是休息停止運轉,這時再生能源的發電占比將是最高的時候,少了傳統機組提供的輔助服務及轉動慣量,如遭遇到再生能源發電大幅變動或是設備故障,將導致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轉產生衝擊,有就是說綠電生產沒有辦法持續穩定(例如可能沒太陽或沒有風)沒有辦法跟原來電網產生穩定連結,這個時候就有可能出現停電危機,要解決這個問題,一種產業就特別重要,叫做電力物聯網可以解決這方面的問題。簡單講就是物聯網和配電網完美融合人工智能讓電網變“聰明”了。詳細運作內容太複雜,也不是我的專業,我今天要大家分享的就是電力物聯網的相關概念股。今天來跟大家介紹這檔3010華立。

    要讓供電能夠穩定,儲能設備的地位就顯得特別重要。華立我們印象中認為它是一家獲利非常不錯的電子上游IC通路商。近年華立積極經營台灣最大的鋰電池生產商,成功導入日本大廠的隔離膜,客戶去年開始動工興建台灣首座超級電池工廠,主力生產高階、高容量、高充放電功率的三元電池,在知名高階家電品牌及超跑市場的電池供應具有關鍵地位,未來銷售量也將隨客戶擴廠而持續放大。

   華立指出,公司近年已大力投入綠電產業,跨足太陽能電站的設立,到去年底併聯發電容量累積達54MW,貢獻減碳排放量35,000噸。而儲能是綠能最後一哩路,依台電規劃至2025年,國內儲能建置需達1,000MW,華立嗅到此龐大商機,亦全力搶進儲能設備的經營,今年有多座案場在進行中,可望為全台用電的穩定性貢獻心力。

    從籌碼面看這家公司的400張大戶持股比率持續上升中,是少數近期大戶還願意認真買的股票之一。去年全年獲利12.05元,董事會通過配發現金股利6.8元,5/10收盤價102元計算殖利率為6.67%,算是一檔物美價廉的股票,有興趣的人可以將它列入追蹤的組合中,下次聊。

 

本文內容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本文及作者無涉。

 

2022年5月3日 星期二

ETF簡單懂、簡單買

 

 最近在學校上課,剛好跟學生分享到台灣的ETF,所以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ETF的投資。ETF是英文Exchange-Traded Fund的縮寫,意思是可以在交易所交易的基金,ETF交易所正式的名稱是「指數股票型基金」。一般教科書都會把ETF指數股票型基金分解來說明,或許這樣就更能讓人理解ETF是什麼:


   指數:ETF被設計成被動追蹤某一指數的表現(例如0050台灣50 ETF

   股票型:ETF可以像一般股票在集中市場掛牌交易

   基金:ETF由投信公司採取類似共同基金的模式管理

所謂的ETF基金,就是一次買進一籃子的標的,也許是各國的股票、債券等投資商品,例如台灣50代號0050就是買進台灣權重最高的五十檔成分股。也就是說我們在買進這檔ETF之前原則上我們就已經知道他要買進的標的是有哪些了。買進ETF優點是和基金一樣可以分散風險、不容易暴漲暴跌。而且他的交易非常簡單,流程跟買賣股票是一樣的,投資人不需要再去開立一個交易帳戶,只要用原來的股票交易帳戶就可以直接做交易了。ETF種類大概分類如下圖:


    如果是新手,對ETF交易並不是非常了解,建議還是先不要去碰槓桿型及反向型ETF,原則上先以原型ETF交易為主。在台灣大部分的媒體跟教學幾乎都是一面倒的說ETF適合長期投資,可是我看到很多券商每天早上分享的投資早報卻把ETF拿來當作股票叫投資人短線殺進殺出。還有很多人也認為買進ETF就是存股的意思,不用管他的淨值變化,只要固定時間固定金額買進就對了。

    以上這些說法不全然是錯誤的,但是也不是很正確的理論。如果適合長期投資這種說法我不反對,但是長期投資買一檔ETF並不是無腦的一直買。假設你知道這檔ETF未來會下跌超過20%,請問你會現在買?還是跌了20%之後再買?所以我認為長期投資適合在買進標的價位是低檔時,高檔買進的標的我認為都不適合長期投資。問題是台灣的投資人通常都是喜歡在股價大漲時去追高,卻不願意在股價下跌時買進,尤其是股價跌的很兇時甚至都是砍殺股票,所以就造成追高殺低的現象。雖然ETF已經有幫投資人分散風險,因為它買的是一籃子的股票。但是如果景氣反轉往下,幾乎所有股票及股票類ETF都會跌,很難有例外。股市高低點我們卻是無從判斷起,所以最好的交易方法當然就分批買進ETF。分批買進可以是定期定額分時間固定買入,也可以趁大跌時分批買進,不過這些方法都沒有辦法買在最低檔。我建議一種比較實用的方法,我用00895這檔ETF來跟大家說明。

    00895這檔ETF名稱為富邦未來車,詳細投資選股及成分股如下方之說明:



這檔基金以特斯拉、台積電跟輝達為持股重心,前三檔合計比重超過五成。所以這檔ETF的表現跟這三檔股價表現息息相關。最近這檔ETF淨值已經出現修正,而且下跌修正幅度不小,如果你認同這檔ETF的投資未來潛力,現在我會建議你先建立基本部位(因為我認為淨值已經經過修正,我認為這檔ETF在未來往上漲空間比下跌空間大)

    例如目標是要買進20張這檔ETF。可以先買進五張建立基本部位。如果淨值持續下跌,每5%買進一張,或者適用定期定額買,可以分批買,例如一個月分三次扣款,每次買350股,一個月就買了1050股,當然也有可能合計庫存已經20張了,但是淨值還是繼續跌。假設是這種狀況表示我們真的很倒楣,我還是建議繼續持有,因為後面這檔ETF漲起來是必然的,所以不用停損。如果漲到淨值20元以上就找機會分批賣掉(要再看看當時的景氣狀況跟投資氛圍)。這是一個操作邏輯的建議,重點是要遵守紀律,如果可以遵守紀律買股票,賺錢機會是很大的。好的,以上是我自己的想法,不見得正確。如果你的想法跟我不一樣,原則上以你的想法為主。我不想跟其他人有意見跟口舌之爭,我只是把我自己的做法跟想法跟大家分享,沒有特別意圖,意圖就是希望粉絲都賺錢才是我的盼望。

     ETF還有很多特別的地方,例如無法參加公司的配股配息、無法選舉東監事、無法參與現金增資等等。不過它卻可以放空不用在股東會前夕一定要強制回補。確實有很多跟一般股票有一些不一樣的地方。台灣還有規定如果一檔ETF淨值連續一段時間低於2元,有機會會被清算之後下市,這是股票沒有的規定,有機會再來跟大家聊聊其他比較穩健保守的ETF,下次聊。

  

本文內容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本文及作者無涉。

 

2022年4月26日 星期二

另類台灣之光-手搖杯珍奶-聯發國際

 

我家在台中市西屯區,鄰近朝富路,每天進進出出發現朝富路上大部分的商店都關門大吉了,取而代之的是手搖杯飲料店,短短不到50公尺的商店聚集將近十家飲料店。在我這種老人家的眼中覺得應該沒有很多人會喝這些看起來不怎麼健康的飲料吧。可是經過我細心的觀察,我發現只要天氣稍微熱一些,飲料店總是有人在買,甚至中午時刻常常看到有人在排隊買飲料,這些應該還不包括已經訂好由外送人員去拿的飲料。結論就是飲料店生意超好,尤其是夏天,生意好到爆,所以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從飲料店的好生意可以找到甚麼投資標的。

   從經濟部的統計資料來看,冷熱飲料店的營業額從2010年的197.8億,成長到2020年的580.9億元,再從財政部營利事業家數統計至20219月底,台灣的手搖飲料店已達26255家。根據國際市場研究機構Allied Market Research觀察,全球珍珠奶茶產業規模幾乎每年持續成長,估計到了2027年可能超過43億美元,而扣除兩岸市場外,包含歐美、東南亞甚至是中東,都有一定的市場需求。從這些官方數據來看,手搖飲料應該有機會成為下一個台灣之光。

    大部分的飲料店都還沒有上市櫃,聽說春水堂的品牌茶湯會有這個計畫準備。2732六角有掛牌,就是我們熟知的日出茶太。不過我今天要跟大家介紹一家飲料店是今年一月才剛剛掛牌引起轟動的2756聯發國際,就是大家熟知的歇腳亭。這家公司以前就是一家小小的珍珠奶茶飲料店,經過多年來努力,已經成為國際型企業。歇腳亭於2011年起開始轉進海外,如今已在四大洲、15個國家、50個城市開店,全球店家數359家,光美國就有128家,在眾多進軍美國市場的台灣手搖品牌中,市占第一。現今Sharetea在香港有高達44家門市,是台灣手搖飲品牌中在當地市占最高者。


    美國是目前2756聯發國際最大的市場,Sharetea目前遍及美國21州,總家數128家,未來將慢慢拓展至鄰近州別,目標2022年進駐美國25個州,最特別的,歇腳亭成功打入「非華人商圈」,除了在純白人區設立據點,加盟主有高達70%、消費者則有50%都是非華人。未來將會把這些成功的經驗插旗中東、北非、歐洲等市場。聯發國際總經理賴柏宇分析,選擇強化美國布局,主要是看好美國的人口紅利,在美國地區的手搖飲料,有點像早期台灣民眾迷可口可樂等碳酸飲料,也有國人早期喜歡買星巴克咖啡的感覺,覺得很酷、很潮,預期2020年至2025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3.1%,且茶葉消費不受季節性限制,始終保持穩定成長。(以上資料來自2022-03-19 00:23 




 

本文內容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本文及作者無涉。

 

2022年4月19日 星期二

電動車充電樁題材有利可圖

 

 國秋報告                         111.4.20

    最近我開車從地下室停車場進進出出,發現停車場多了幾部電動車,也看到電動車旁安裝了充電樁設備。我想未來新蓋好的大樓停車場應該每個位置都會配備電動車的充電樁設備。以後我們出去玩,風景遊樂區應該也會設置很多的電動車充電樁設備。甚至是旅館、飯店、民宿、露營區最後應該也會廣設電動車充電樁設備。我從報章雜誌看到的現況是全球新車銷售年減近2成,但是電動車(含純電動車和充電式油電混合車)的銷售年增逾48%,不僅市占率一舉突破4%,全球電動車保有量也越過千萬輛大關。

    現在車款的電池功率搭配直流充電站,一般只需30分鐘便可充電80%15分鐘即可行駛超過1百公里,讓電動車與汽車的動力補充便利性差距已經愈來愈小。依據世界經濟論壇(WEF)的估算,當前電動車相關技術的發展,必須同步搭配電動車周邊基礎建設的建置,因此在2040年之前,全球應設置約2.9億個汽車充電站點,相關投資金額達5千億美元,換算新台幣規模將高達14兆元。


   台灣的電動車充電相關設備廠商如下圖所示。今天要來跟大家聊聊1513中興電跟2360致茂這二家公司。


   中興電於1956年創立,從電動機與發電機的製造起家,在電力產業逐漸嶄露頭角,中興電致力於發展多角化經營,主要負責重電及機電工程廠2008年開始,投入新能源研發,近年來被歸類為綠能股,綠能營收事業占比65%,其中包含太陽光電、氫能、儲能、微電網及供電設備。服務部分包含嘟嘟房及維運管理,營收佔17.5%,其他部分為都市更新、系統整合、精密加工,營收佔17.5%。除了能獨立營運管理電動車充電樁設備之外,在其他綠能營運面,受惠於台南七股太陽能光電廠併聯發電貢獻,綠能事業發威,助攻2021年稅後淨利衝上19.57億元新高,每股純益(EPS)達4.19元,擬配息2.8元,以4/19收盤57.3計算殖利率為4.88%。從內部大戶籌碼面觀察,近幾周內部大戶持續買進這家公司的股票,大家可以多留意

   2360致茂為台灣專業測試儀器製造的領導廠商,專長是提供測光、測電、測色彩的儀器,近年已由單一儀器製造商轉型為整合方案提供者以自有品牌「Chroma」行銷全球。主要產品為檢測設備和檢測儀器,包括電源供應器、被動元件、IC 測試、LCMLED 以及Solar等檢測儀器。公司主要生產量測儀器設備,包括量測及自動化檢測設備,半導體測試解決方案,turnkey solutions等。迄2020年底,營收比重為量測儀器設備佔78%,特殊材料(金線、銅線、無鉛錫球)16%,自動化運輸工程設備佔4%

   2021年該公司全年累計稅後淨利為4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0%,基本每股盈餘為9.96元。今年預計配發現金股利7元,以4/19收盤價170.5元計算,殖利率為4.10%從報導該公司表示,邁入2022年公司預期半導體 / Photonics測試解決方案營收將持續大幅成長,主要受惠於5G相關及高速運算晶片(HPC)應用等測試需求,帶動SLT設備、CIS / VCSEL / ToF測試及無限RF測試等設備銷售增長。同時受惠於電動車產業大趨勢發展,Turnkey Solutions之銷售將重返過去歷史高點,而電力電子相關之量測及自動化檢測設備將持續聚焦於綠能科技,包含電動車及儲能設備等相關零組件測試需求。

    近期2360致茂股價表現相對低迷,不過從內部大戶籌碼觀察,內部大戶趁近期股價下跌期間持續買進,或許可以從史記這段經典的老祖宗智慧來解釋: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財幣欲其行如流水。翻成白話文就是物價貴到極點,就一定會下跌;物價賤到極點,就一定會上漲。當價格貴到極點時,一定要及時賣出,把它視同糞土一般;當價格賤到極點時,一定要及時買入,把它視同珠寶一般。貨物錢幣的流通周轉要如同流水般自然。但是要做到這樣的境界確實不容易達成,尤其是股價還在跌勢中,很難下手進去買進,如果有疑慮,建議看看就好,當作茶餘飯後的話題也不錯。下次聊。

 本文內容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本文及作者無涉。

2022年4月14日 星期四

從俄烏戰爭尋找低軌衛星之投資機會

 烏克蘭跟俄羅斯的戰爭持續膠著,我認為馬斯克的低軌衛星幫了大忙。2022.3.11 TechNews作者 Chen Kobe 寫了一篇有關於低軌衛星對現代戰場的意義的文章,我覺得很有意思,節錄部分內容跟大家分享:

   2022 2 26 日,俄羅斯大軍入侵烏克蘭第三天,烏克蘭副總統在 Twitter 向馬斯克(Elon Musk)求救,希望 Starlink 幫助烏克蘭抵抗俄羅斯進攻。一天後,Starlink 開始在烏克蘭提供網路服務,地面訊號接收器也持續送到烏克蘭。Starlink 是馬斯克旗下另一家公司 SpaceX 提供的衛星網路服務,只要安裝好地面衛星天線,就能獲得與台灣家用光纖網路相近的網路速度,聽起來很讚,但這跟戰爭有什麼關係?

    比起一堆不知哪來的專家和媒體分析,不如直接聽聽美國國防部太空軍指揮官 James Dickinson 將軍的看法。「我們在烏克蘭看見馬斯克和 Starlink 的能耐。」Dickinson 認為,大型衛星群或這種擴散式架構,戰場能提供更大容錯空間和頻寬流量,因此美國政府也在思考如何戰時將民間低軌衛星納入軍事使用。SpaceX 擁有目前世界最大商用衛星群,將近 2 千顆衛星已在軌道,1 萬顆準備發射,未來希望增加到 3 萬顆,這個龐大的資源,即使是美國太空軍也垂涎欲滴。

不刺激卻致命的資訊情報戰

在現代戰場上,決定勝負的關鍵,也許是匿蹤戰機、極音速飛彈或是核子動力潛艦,但一切的核心永遠圍繞著「情報」打轉,網路連線則是傳遞資訊的最重要的管道。


    上面這些文字已經對低軌衛星做了非常重要的描述。相信經過這次俄烏戰爭沒有人會再看輕低軌衛星之發展潛力,相信各國未來應該會盡全力去發展低軌衛星業務才是。上圖是低軌衛星未來成長預測圖,如果這張圖的預測是正確的話,將來低軌衛星的產業前途不可限量。

    台灣企業對低軌衛星的發展也是參與其中,今天跟大家介紹生產低軌衛星相關之二家公司。分別為3491昇達科及3305昇貿。3491昇達科3/23舉辦法人說明會,內容節錄如下: 董事長陳淑敏指出,團隊低軌衛星處在一個非常好的位置,目前打入SpaceXOnewebAmazon等三家公司、並已開始出貨,綜觀整體低軌衛星通訊技術性、市場需求,自己看好往後10年的發展。總經理吳東義指出,低軌衛星主要商機為全球3分之1人口有行動通訊障礙,未來包含家庭、車聯、農業、航空等需求,將驅動未來十年成長。從技術面跟籌碼面來觀察,目前應該有利未來股價表現。

錫膏廠昇貿(3305)去年營運受惠客戶需求強勁及新品、新客戶的挹注,帶動去年營收、獲利表現亮眼,同時股利政策也為近年高點;目前累計前兩月營收來到17.77億元、年增55.7%,維持強勁成長。展望後市,預期遠端商機仍將延續,伺服器在雲端、資料中心等應用也會有不錯的需求,加上低軌衛星之高階錫膏持續供應中,預期也將是今年成長動能之一。另外,低溫錫膏已打入NB大廠,有不少客戶在積極測試,未來桌機、伺服器均有機會導入,未來成長力道可期。3305昇貿近期股價已經盤整一段時間了,籌碼面內部大戶也是穩定慢慢買進中,技術面跟籌碼面亦是有利於多頭。


    台灣有生產低軌衛星相關設備的公司包括台揚(2314)、建漢 (3062)、耀登(3138)、明泰(3380)2313華通 (2313)、事欣科 (4916)、金寶 (2312)、6271(同欣電) 等股票,一併提供給大家參考。因為最近大盤較為弱勢,買賣股票有風險,建議大家要量力而為,下次聊。


 本文內容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概與本文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