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學校上課,剛好跟學生分享到台灣的ETF,所以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ETF的投資。ETF是英文Exchange-Traded Fund的縮寫,意思是可以在交易所交易的基金,ETF交易所正式的名稱是「指數股票型基金」。一般教科書都會把ETF指數股票型基金分解來說明,或許這樣就更能讓人理解ETF是什麼:
指數:ETF被設計成被動追蹤某一指數的表現(例如0050台灣50 ETF)
股票型:ETF可以像一般股票在集中市場掛牌交易
基金:ETF由投信公司採取類似共同基金的模式管理
所謂的ETF基金,就是一次買進一籃子的標的,也許是各國的股票、債券等投資商品,例如台灣50代號0050就是買進台灣權重最高的五十檔成分股。也就是說我們在買進這檔ETF之前原則上我們就已經知道他要買進的標的是有哪些了。買進ETF優點是和基金一樣可以分散風險、不容易暴漲暴跌。而且他的交易非常簡單,流程跟買賣股票是一樣的,投資人不需要再去開立一個交易帳戶,只要用原來的股票交易帳戶就可以直接做交易了。ETF種類大概分類如下圖:
如果是新手,對ETF交易並不是非常了解,建議還是先不要去碰槓桿型及反向型ETF,原則上先以原型ETF交易為主。在台灣大部分的媒體跟教學幾乎都是一面倒的說ETF適合長期投資,可是我看到很多券商每天早上分享的投資早報卻把ETF拿來當作股票叫投資人短線殺進殺出。還有很多人也認為買進ETF就是存股的意思,不用管他的淨值變化,只要固定時間固定金額買進就對了。
以上這些說法不全然是錯誤的,但是也不是很正確的理論。如果適合長期投資這種說法我不反對,但是長期投資買一檔ETF並不是無腦的一直買。假設你知道這檔ETF未來會下跌超過20%,請問你會現在買?還是跌了20%之後再買?所以我認為長期投資適合在買進標的價位是低檔時,高檔買進的標的我認為都不適合長期投資。問題是台灣的投資人通常都是喜歡在股價大漲時去追高,卻不願意在股價下跌時買進,尤其是股價跌的很兇時甚至都是砍殺股票,所以就造成追高殺低的現象。雖然ETF已經有幫投資人分散風險,因為它買的是一籃子的股票。但是如果景氣反轉往下,幾乎所有股票及股票類ETF都會跌,很難有例外。股市高低點我們卻是無從判斷起,所以最好的交易方法當然就分批買進ETF。分批買進可以是定期定額分時間固定買入,也可以趁大跌時分批買進,不過這些方法都沒有辦法買在最低檔。我建議一種比較實用的方法,我用00895這檔ETF來跟大家說明。
00895這檔ETF名稱為富邦未來車,詳細投資選股及成分股如下方之說明:
這檔基金以特斯拉、台積電跟輝達為持股重心,前三檔合計比重超過五成。所以這檔ETF的表現跟這三檔股價表現息息相關。最近這檔ETF淨值已經出現修正,而且下跌修正幅度不小,如果你認同這檔ETF的投資未來潛力,現在我會建議你先建立基本部位(因為我認為淨值已經經過修正,我認為這檔ETF在未來往上漲空間比下跌空間大)。
例如目標是要買進20張這檔ETF。可以先買進五張建立基本部位。如果淨值持續下跌,每5%買進一張,或者適用定期定額買,可以分批買,例如一個月分三次扣款,每次買350股,一個月就買了1050股,當然也有可能合計庫存已經20張了,但是淨值還是繼續跌。假設是這種狀況表示我們真的很倒楣,我還是建議繼續持有,因為後面這檔ETF漲起來是必然的,所以不用停損。如果漲到淨值20元以上就找機會分批賣掉(要再看看當時的景氣狀況跟投資氛圍)。這是一個操作邏輯的建議,重點是要遵守紀律,如果可以遵守紀律買股票,賺錢機會是很大的。好的,以上是我自己的想法,不見得正確。如果你的想法跟我不一樣,原則上以你的想法為主。我不想跟其他人有意見跟口舌之爭,我只是把我自己的做法跟想法跟大家分享,沒有特別意圖,意圖就是希望粉絲都賺錢才是我的盼望。
ETF還有很多特別的地方,例如無法參加公司的配股配息、無法選舉東監事、無法參與現金增資等等。不過它卻可以放空不用在股東會前夕一定要強制回補。確實有很多跟一般股票有一些不一樣的地方。台灣還有規定如果一檔ETF淨值連續一段時間低於2元,有機會會被清算之後下市,這是股票沒有的規定,有機會再來跟大家聊聊其他比較穩健保守的ETF,下次聊。
本文內容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本文及作者無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