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6日 星期二

另類台灣之光-手搖杯珍奶-聯發國際

 

我家在台中市西屯區,鄰近朝富路,每天進進出出發現朝富路上大部分的商店都關門大吉了,取而代之的是手搖杯飲料店,短短不到50公尺的商店聚集將近十家飲料店。在我這種老人家的眼中覺得應該沒有很多人會喝這些看起來不怎麼健康的飲料吧。可是經過我細心的觀察,我發現只要天氣稍微熱一些,飲料店總是有人在買,甚至中午時刻常常看到有人在排隊買飲料,這些應該還不包括已經訂好由外送人員去拿的飲料。結論就是飲料店生意超好,尤其是夏天,生意好到爆,所以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從飲料店的好生意可以找到甚麼投資標的。

   從經濟部的統計資料來看,冷熱飲料店的營業額從2010年的197.8億,成長到2020年的580.9億元,再從財政部營利事業家數統計至20219月底,台灣的手搖飲料店已達26255家。根據國際市場研究機構Allied Market Research觀察,全球珍珠奶茶產業規模幾乎每年持續成長,估計到了2027年可能超過43億美元,而扣除兩岸市場外,包含歐美、東南亞甚至是中東,都有一定的市場需求。從這些官方數據來看,手搖飲料應該有機會成為下一個台灣之光。

    大部分的飲料店都還沒有上市櫃,聽說春水堂的品牌茶湯會有這個計畫準備。2732六角有掛牌,就是我們熟知的日出茶太。不過我今天要跟大家介紹一家飲料店是今年一月才剛剛掛牌引起轟動的2756聯發國際,就是大家熟知的歇腳亭。這家公司以前就是一家小小的珍珠奶茶飲料店,經過多年來努力,已經成為國際型企業。歇腳亭於2011年起開始轉進海外,如今已在四大洲、15個國家、50個城市開店,全球店家數359家,光美國就有128家,在眾多進軍美國市場的台灣手搖品牌中,市占第一。現今Sharetea在香港有高達44家門市,是台灣手搖飲品牌中在當地市占最高者。


    美國是目前2756聯發國際最大的市場,Sharetea目前遍及美國21州,總家數128家,未來將慢慢拓展至鄰近州別,目標2022年進駐美國25個州,最特別的,歇腳亭成功打入「非華人商圈」,除了在純白人區設立據點,加盟主有高達70%、消費者則有50%都是非華人。未來將會把這些成功的經驗插旗中東、北非、歐洲等市場。聯發國際總經理賴柏宇分析,選擇強化美國布局,主要是看好美國的人口紅利,在美國地區的手搖飲料,有點像早期台灣民眾迷可口可樂等碳酸飲料,也有國人早期喜歡買星巴克咖啡的感覺,覺得很酷、很潮,預期2020年至2025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3.1%,且茶葉消費不受季節性限制,始終保持穩定成長。(以上資料來自2022-03-19 00:23 




 

本文內容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本文及作者無涉。

 

2022年4月19日 星期二

電動車充電樁題材有利可圖

 

 國秋報告                         111.4.20

    最近我開車從地下室停車場進進出出,發現停車場多了幾部電動車,也看到電動車旁安裝了充電樁設備。我想未來新蓋好的大樓停車場應該每個位置都會配備電動車的充電樁設備。以後我們出去玩,風景遊樂區應該也會設置很多的電動車充電樁設備。甚至是旅館、飯店、民宿、露營區最後應該也會廣設電動車充電樁設備。我從報章雜誌看到的現況是全球新車銷售年減近2成,但是電動車(含純電動車和充電式油電混合車)的銷售年增逾48%,不僅市占率一舉突破4%,全球電動車保有量也越過千萬輛大關。

    現在車款的電池功率搭配直流充電站,一般只需30分鐘便可充電80%15分鐘即可行駛超過1百公里,讓電動車與汽車的動力補充便利性差距已經愈來愈小。依據世界經濟論壇(WEF)的估算,當前電動車相關技術的發展,必須同步搭配電動車周邊基礎建設的建置,因此在2040年之前,全球應設置約2.9億個汽車充電站點,相關投資金額達5千億美元,換算新台幣規模將高達14兆元。


   台灣的電動車充電相關設備廠商如下圖所示。今天要來跟大家聊聊1513中興電跟2360致茂這二家公司。


   中興電於1956年創立,從電動機與發電機的製造起家,在電力產業逐漸嶄露頭角,中興電致力於發展多角化經營,主要負責重電及機電工程廠2008年開始,投入新能源研發,近年來被歸類為綠能股,綠能營收事業占比65%,其中包含太陽光電、氫能、儲能、微電網及供電設備。服務部分包含嘟嘟房及維運管理,營收佔17.5%,其他部分為都市更新、系統整合、精密加工,營收佔17.5%。除了能獨立營運管理電動車充電樁設備之外,在其他綠能營運面,受惠於台南七股太陽能光電廠併聯發電貢獻,綠能事業發威,助攻2021年稅後淨利衝上19.57億元新高,每股純益(EPS)達4.19元,擬配息2.8元,以4/19收盤57.3計算殖利率為4.88%。從內部大戶籌碼面觀察,近幾周內部大戶持續買進這家公司的股票,大家可以多留意

   2360致茂為台灣專業測試儀器製造的領導廠商,專長是提供測光、測電、測色彩的儀器,近年已由單一儀器製造商轉型為整合方案提供者以自有品牌「Chroma」行銷全球。主要產品為檢測設備和檢測儀器,包括電源供應器、被動元件、IC 測試、LCMLED 以及Solar等檢測儀器。公司主要生產量測儀器設備,包括量測及自動化檢測設備,半導體測試解決方案,turnkey solutions等。迄2020年底,營收比重為量測儀器設備佔78%,特殊材料(金線、銅線、無鉛錫球)16%,自動化運輸工程設備佔4%

   2021年該公司全年累計稅後淨利為4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0%,基本每股盈餘為9.96元。今年預計配發現金股利7元,以4/19收盤價170.5元計算,殖利率為4.10%從報導該公司表示,邁入2022年公司預期半導體 / Photonics測試解決方案營收將持續大幅成長,主要受惠於5G相關及高速運算晶片(HPC)應用等測試需求,帶動SLT設備、CIS / VCSEL / ToF測試及無限RF測試等設備銷售增長。同時受惠於電動車產業大趨勢發展,Turnkey Solutions之銷售將重返過去歷史高點,而電力電子相關之量測及自動化檢測設備將持續聚焦於綠能科技,包含電動車及儲能設備等相關零組件測試需求。

    近期2360致茂股價表現相對低迷,不過從內部大戶籌碼觀察,內部大戶趁近期股價下跌期間持續買進,或許可以從史記這段經典的老祖宗智慧來解釋: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財幣欲其行如流水。翻成白話文就是物價貴到極點,就一定會下跌;物價賤到極點,就一定會上漲。當價格貴到極點時,一定要及時賣出,把它視同糞土一般;當價格賤到極點時,一定要及時買入,把它視同珠寶一般。貨物錢幣的流通周轉要如同流水般自然。但是要做到這樣的境界確實不容易達成,尤其是股價還在跌勢中,很難下手進去買進,如果有疑慮,建議看看就好,當作茶餘飯後的話題也不錯。下次聊。

 本文內容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本文及作者無涉。

2022年4月14日 星期四

從俄烏戰爭尋找低軌衛星之投資機會

 烏克蘭跟俄羅斯的戰爭持續膠著,我認為馬斯克的低軌衛星幫了大忙。2022.3.11 TechNews作者 Chen Kobe 寫了一篇有關於低軌衛星對現代戰場的意義的文章,我覺得很有意思,節錄部分內容跟大家分享:

   2022 2 26 日,俄羅斯大軍入侵烏克蘭第三天,烏克蘭副總統在 Twitter 向馬斯克(Elon Musk)求救,希望 Starlink 幫助烏克蘭抵抗俄羅斯進攻。一天後,Starlink 開始在烏克蘭提供網路服務,地面訊號接收器也持續送到烏克蘭。Starlink 是馬斯克旗下另一家公司 SpaceX 提供的衛星網路服務,只要安裝好地面衛星天線,就能獲得與台灣家用光纖網路相近的網路速度,聽起來很讚,但這跟戰爭有什麼關係?

    比起一堆不知哪來的專家和媒體分析,不如直接聽聽美國國防部太空軍指揮官 James Dickinson 將軍的看法。「我們在烏克蘭看見馬斯克和 Starlink 的能耐。」Dickinson 認為,大型衛星群或這種擴散式架構,戰場能提供更大容錯空間和頻寬流量,因此美國政府也在思考如何戰時將民間低軌衛星納入軍事使用。SpaceX 擁有目前世界最大商用衛星群,將近 2 千顆衛星已在軌道,1 萬顆準備發射,未來希望增加到 3 萬顆,這個龐大的資源,即使是美國太空軍也垂涎欲滴。

不刺激卻致命的資訊情報戰

在現代戰場上,決定勝負的關鍵,也許是匿蹤戰機、極音速飛彈或是核子動力潛艦,但一切的核心永遠圍繞著「情報」打轉,網路連線則是傳遞資訊的最重要的管道。


    上面這些文字已經對低軌衛星做了非常重要的描述。相信經過這次俄烏戰爭沒有人會再看輕低軌衛星之發展潛力,相信各國未來應該會盡全力去發展低軌衛星業務才是。上圖是低軌衛星未來成長預測圖,如果這張圖的預測是正確的話,將來低軌衛星的產業前途不可限量。

    台灣企業對低軌衛星的發展也是參與其中,今天跟大家介紹生產低軌衛星相關之二家公司。分別為3491昇達科及3305昇貿。3491昇達科3/23舉辦法人說明會,內容節錄如下: 董事長陳淑敏指出,團隊低軌衛星處在一個非常好的位置,目前打入SpaceXOnewebAmazon等三家公司、並已開始出貨,綜觀整體低軌衛星通訊技術性、市場需求,自己看好往後10年的發展。總經理吳東義指出,低軌衛星主要商機為全球3分之1人口有行動通訊障礙,未來包含家庭、車聯、農業、航空等需求,將驅動未來十年成長。從技術面跟籌碼面來觀察,目前應該有利未來股價表現。

錫膏廠昇貿(3305)去年營運受惠客戶需求強勁及新品、新客戶的挹注,帶動去年營收、獲利表現亮眼,同時股利政策也為近年高點;目前累計前兩月營收來到17.77億元、年增55.7%,維持強勁成長。展望後市,預期遠端商機仍將延續,伺服器在雲端、資料中心等應用也會有不錯的需求,加上低軌衛星之高階錫膏持續供應中,預期也將是今年成長動能之一。另外,低溫錫膏已打入NB大廠,有不少客戶在積極測試,未來桌機、伺服器均有機會導入,未來成長力道可期。3305昇貿近期股價已經盤整一段時間了,籌碼面內部大戶也是穩定慢慢買進中,技術面跟籌碼面亦是有利於多頭。


    台灣有生產低軌衛星相關設備的公司包括台揚(2314)、建漢 (3062)、耀登(3138)、明泰(3380)2313華通 (2313)、事欣科 (4916)、金寶 (2312)、6271(同欣電) 等股票,一併提供給大家參考。因為最近大盤較為弱勢,買賣股票有風險,建議大家要量力而為,下次聊。


 本文內容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概與本文及作者無涉。


2022年4月6日 星期三

外資的調整評等可信嗎?以聯發科為例

         股票要漲一定要有人拉抬,要拉抬一定要有議題,例如營收成長、毛利率增加、接到大訂單、或是有富爸爸要入主等等。還有籌碼面最好是有大咖的法人買進,例如外資大買,投信也大買等。既然法人籌碼這麼重要,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外資的研究報告到底可不可信賴呢?這個確實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議題。

    最近2454聯發科被外資調降評等,股價出現大跌,所以我今天就以聯發科來當作例子看看外資的報告到底可信不可信?首先我們先來回顧最近一年多以來外資對它的評價狀況。我從google 中整理出一份資料如表格所示,因為年紀大眼睛不好所以資訊不是很充分,也不見得很正確請大家多多包涵。過去一年多來聯發科被調降目標價最嚴重的時間是2021年的6月。當時亞系外資將目標價下修至800元,當時聯發科的股價為903元,三個月之後股價為911元,因為聯發科是一家重量級公司,法說會頻繁辦理,所以我整理之資料僅是其中一些部分的資料,難免會有以偏概全的情況,在此先跟大家說明一番。

    20221.27聯發科法說內容如下方連結,有興趣的人請點進去看看。 https://blog.fugle.tw/mediatek-earnings-call-q4-2021/

   我節錄結論:展望 2022 全年,聯發科預估營 YoY+20% 以上,並預估 2022 年公司 Smart Edge 營收成長將高於智慧型手機業務。毛利率則為 48-50%。且公司有信心未來 3 年營收的 CAGR 將達 15%,其中成長動能來自產品規格、製程升級帶來的 ASP 提升。公司也預估整體智能裝置潛在市場規模將從 2021 800 億美元成長到 2024 年的 1400 億美元,三年 CAGR(年複合成長率)+20.5%,成長潛力極大。

  而公司也宣布未來現金股利配發率將維持在 80-85%,另 2021-2024 年每年將額外發配每股 16 元之特別現金股利。以此計算,公司 2021 年現金股利有望達 72-76 (後來宣布發放股利為73元,以4/7收盤價882元算,殖利率為8.27%),以目前 1,100 元股價計算之殖利率約 6.7%,對於一間處於高速成長的公司來看,股利政策具有吸引力,更代表公司對未來成長有信心,有能力配發高額現金股利。  

    一月底的法說會後外資調高評等,距離現在也不過才二個多月,難道聯發科的法說會沒有考慮到未來景氣的變化嗎?聯發科信心滿滿的表示未來年複合成長率為25%,我想一定是經過仔細評估之後做出的結論,不會空穴來風,可是外資為什麼在二個月之後就像分手後的恐怖情人一樣開始詆毀聯發科,我覺得很不可思議。

    有可能的情況是外資看到了甚麼我們一般散戶看不到的利空因素,如果這樣那麼股價下跌似乎就變得很合理了。另外也有可能是因為最近股價跌的真的是很多,趁勢落井下石將股價打壓下來以便以更低的價格進貨。說真的我也不知道,不過從過去法說會之後如果剛好股價跌到相對低點時,之後的股價容易出現出現一波上漲的走勢。我認為聯發科是一家不會亂說話的公司,過去的法說會信譽也不錯,所以我個人認為聯發科最近股價的下跌是一個不錯的買進時點(下圖是聯發科的本益比河流圖,目前價位顯示股價處於低本益比區)只是聯發科的股價有點貴,建議可以用買盤中零股的方式分批買進,這樣的操作方式要賺到錢真的不會很困難,在股市有耐心跟願意等待的人通常都是贏家,希望大家都是笑到最後的贏家,下次聊。

本文內容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概與本文及作者無涉。